跳到主要內容區
  • Welcome to MIS@NSYSU 中山資管歡迎你
  • 【行政】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誠徵專任教師
  • 2025年5月徐士傑主任率團至新加坡參訪
  • 2023中山資管再生電腦愛送偏鄉
  • 中山資管歡迎你
  • 中山管院:商業大數據平台
  • 開設深度學習新課程 邁向人工智慧新時代

【成果分享】王惠嘉教授(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):從資料驅動到經驗建構:人工智慧的下一個階段

 

從資料驅動到經驗建構:AI邁向下個階段的智慧進化

  隨著⽣成式⼈⼯智慧(Gen AI)的快速發展,我們正⾒證從機器學習(ML)、深度學習(DL)邁向多模態理解與代理式智能的歷史性轉變。從早期依賴⼤數據訓練的語⾔模型(如BERT、SVM、LSTM)與神經網絡,到今⽇能整合語⾳、圖像、⽂字等多種感知能⼒的模型(如GPT-4o、Kosmos、Gemini),AI的發展已逐漸從純資料驅動走向經驗建構與互動推理的新階段。

  當前新興的「AI代理」(AI Agent)與「Agentic AI」體現出AI系統不再只是被動的⼯具,⽽是具備主動感知、決策與⾏動能⼒的智能體。 OpenAI推出的Agent系統、Meta的CICERO即為代表,這類技術將AI推向類⼈智能的轉捩點,並開啟「協同⼯作與策略架構」的嶄新格局。

  與此同時,從智慧評分、智慧出題系統到網路釣⿂語意的識別,都強調⼀個關鍵趨勢:經驗規則的建構與應⽤。也就是從過去單純依賴模型預測,轉向結合⼈類專家知識、CoT(Chain-of-Thought)推理、長期記憶機制與使⽤者互動,建立出可重複使⽤的推理與決策框架。這不僅提⾼了AI的準確性,也讓其能更貼近真實世界的情境應⽤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中⽂語境中,雖然多數⼤型語⾔模型(LLM)皆聲稱⽀援中⽂,但實際上,多數是透過即時翻譯技術處理中⽂輸入,因此在理解中⽂語意上仍存在誤差,尤其在⽣成內容或繪圖時,更常⾒語意錯置或語境混淆的情況。這⼀現象提醒我們:AI對語⾔的理解,仍需仰賴語料品質與語義建構的深度優化

  在這樣的背景下,AI對於研究者與開發者⽽⾔,既是危機也是轉機。⾯對⽣成式AI的快速崛起,研究者若能善⽤開源LLM進⾏領域專業的微調(Fine-tuning),將會是未來⼀個重要的突破⼝。未來的AI模型勢必會分化為「通⽤型模型」與「專業領域模型」兩⼤⽅向,後者將成為AI應⽤深化的關鍵。

  另⼀⽅⾯,檢索增強⽣成(RAG)技術的興起,則是在⽣成內容的即時性與準確性之間提供⼀種平衡機制。透過將外部知識與⽣成模型結合,RAG能有效降低虛構答案的比例,並進⼀步與長期記憶系統結合,為多模態AI建立更堅實的知識基礎。

  當代的⼈⼯智慧正已經由單⼀模型的演進,進⽽轉向到⼀個更複雜、具經驗、可協作的智能體系。未來的AI不再只是⼯具,⽽是夥伴,⼀個具備學習經驗、做出推理並與⼈協作的智慧代理。這樣的轉變,不僅會徹底改變⼈機互動的模式,也將深刻影響教育、產業、研究與社會的未來發展。

 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