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  • Welcome to MIS@NSYSU 中山資管歡迎你
  • 【行政】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誠徵專任教師
  • 2025年5月徐士傑主任率團至新加坡參訪
  • 2023中山資管再生電腦愛送偏鄉
  • 中山資管歡迎你
  • 中山管院:商業大數據平台
  • 開設深度學習新課程 邁向人工智慧新時代

【成果分享】柯兆軒博士(群創科技經理):博士生的職場密碼-如何不當高學歷低戰力?

 

從學術到職場:如何將博士能力轉化為業界戰力

  博士訓練強調獨立研究、深度思考與專業知識,然而,業界運作模式不同,重視的是跨領域協作、快速決策與問題解決能力。如何將博士生的優勢轉化為職場競爭力,實現「高學力+高戰力」的價值最大化,是學術人才進入業界的重要課題。

從學術邏輯到職場決策:說清楚、講明白、讓老闆聽得懂

  在學術環境中,研究強調完整性與細節,但在職場,決策者更關心結論與影響。因此,博士生必須學習清楚扼要地表達核心觀點,避免過度學術化的論述。例如,SWOT分析(優勢、劣勢、機會、威脅)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決策工具,可用來分析市場環境、技術發展或競爭態勢,使研究成果更具應用價值。

  此外,說故事的能力至關重要。數據與研究結果如果只是冰冷的數字,很難讓人產生共鳴。若能透過場景化描述,將研究與業務挑戰結合,便能讓決策者更容易理解。例如,若研究涉及人工智慧應用,不僅要說明技術原理,更要舉例說明如何提高業務效率、降低成本或創造新價值,讓聽眾快速掌握重點。

職場思維轉換:從個人研究到團隊協作

  博士生習慣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,但業界重視團隊合作與高效溝通。進入職場後,應培養以下幾種核心能力:

1. 勇於承擔責任、不怕犯錯與持續改進
在學術界,研究錯誤可能影響論文發表,但在業界,快速試錯與持續優化是必要的。關鍵在於如何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進行實驗,並快速修正錯誤,以達到最佳成果。

2. 找出問題本質,提出多種解決方案
  職場上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,必須從不同角度分析,並評估各種可行方案。例如,當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壓力時,除了技術創新,還可以考慮營運模式調整或行銷策略優化。博士生應運用研究能力,從數據與案例中找出趨勢,提出具體建議。

3. 表達清晰、邏輯嚴謹、具說服力
  研究論文強調學理推導,而職場報告則需聚焦於行動建議。如何在三分鐘內讓非專業人士理解你的觀點?關鍵在於深入淺出,善用類比與圖表,讓訊息簡單易懂。例如,若要解釋機器學習模型,與其講述數學公式,不如用「自動駕駛」或「個人化推薦」的案例來說明應用場景。

博士轉戰職場的成功關鍵:目標導向與靈活適應

  學術研究以探索未知為導向,而企業運作則強調結果與效益。博士生若能培養目標設定與問題解決能力,將能更順利融入職場。例如,當企業希望優化供應鏈,研究者應關注具體指標(如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),而非僅停留於理論探討。此外,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,靈活適應與持續學習至關重要。

高學力+高戰力=職場價值最大化,博士生應從「深度研究者」轉變為「跨域溝通者」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可行的解決方案,並透過團隊合作創造實際影響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職場發揮最大價值,實現從學術到產業的成功轉型。

 

瀏覽數: